• 公司新闻
  • 战疫专题
  • 行业新闻
Yumizen CS全自动特定蛋白联合血液分析检测方案
感染性疾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以病原体种类多、感染途径复杂、症状及体征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病情多变等特点困扰着广大临床工作者。如何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或)鉴别诊断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相比被认为是感染性疾病诊断“金标准”的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有着较好的时效性及敏感性。其中,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以其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在早期发现感染、鉴别感染类型、评估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及预后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血常规+CRP+SAA”感染检测方案,便于门急诊快速诊断和实施,对于复杂的感染类型也能实现快速鉴别诊断,起到1+1+1>3的联合效果。国赛生物傲瑞Aristo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具备自动化、智能化、高速检测等特点,可检测CRP、SAA等30多个特定蛋白检测项目。目前,傲瑞Aristo通过拓展与H1500/H2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堀场HORIBA Medical)组成新一代产品Yumizen CS工作站,满足“血常规+CRP+SAA”的联检需求,为医疗机构筑牢感染新防线提供更多可能!●  整机检测速度120T/H●  原始管直接上机检测,轨道式进样● 自动扫描条码,读取样本信息●  支持报告45项/55项血球参数●  在检测管理方面支持内置ISLH规则,集中管理测试和质控结果●   远程访问,提供云端技术支持在减少人工操作、降低检验科工作量、生物安全、智能信息化管理等方面,Yumizen CS展现出独特的科技魅力。智能传送模块无缝衔接特定蛋白-血细胞分析仪Yumizen CS自主研发智能传送模块,采用红外感应技术判定样本架位置,通过机械臂实现精准抓取,进入传送模块后快速转运至血细胞分析仪的进样轨道,传送模块的传送效率高,故障率低,成为特定蛋白-血细胞分析仪的样本对接桥梁,为整机高速检测打下基础。协同效应1+1>2一管血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Yumizen CS除了快速提供CRP+SAA的检测结果外,还支持报告45项/55项血球参数,全面的检测参数包括:●  DIFF检测包含NRBC参数●  10项幼稚细胞定量参数●  11项网织红细胞参数●  光学血小板参数●  低值/体液检测模式Yumizen CS特定蛋白-...
[ 2021 - 04 - 23 ]
你可能不知道,注射胰岛素不一定能控制糖尿病!
近日有新闻报道,有10余年糖尿病史的67岁武汉市民赵婆婆,三年前开始自行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得还算理想,然而近期却出现血糖飙升,升至正常范围的3倍以上,且腹部出现大肿块,长时间还有溃烂化脓,其家人发现后将她紧急送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旭艳医生发现,老人的病症居然与注射胰岛素时使用的针头有关!原来赵婆婆为节省支出,经常重复使用胰岛素针头,直至注射不出药水或注射疼痛时才更换,而正常情况下是一针一换。由于胰岛素注射针头较细,多次使用会导致针头变形,引起注射部位的疼痛、肿胀。如不及时消毒,加之针头出现毛刺,还会导致注射部位细菌感染化脓,且影响胰岛素吸收而出现血糖飙升的情况[1]。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自行注射胰岛素时切记:胰岛素针头不能重复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高达9.7%和15.5%。为进一步控制血糖且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当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时,需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可见,注射胰岛素是常用的控制血糖方法之一。图2. 注射胰岛素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注射胰岛素竟然不一定能治疗或控制糖尿病!为进一步评估注射胰岛素对T2DM的疗效,2013年陆菊明等在《中国糖尿病杂志》发表了名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胰岛素治疗状况调査的研究”,探索了80,407例T2DM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后糖尿病控制的达标率情况,研究结果竟然让人意外!图1.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胰岛素治疗状况调査的研究[2]本研究共纳入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T2DM患者80407例,其中男44031例,女36376例,平均病程(6.74士4.31)年,通过观察注射胰岛素一段时间内各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所用的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mmol/L)。值得一提的是,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人体内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本研究中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是百分比,并以WHO提出的HbA1c≤6.5%作为诊断切点进行统计分析。目前国际范围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百分比的金标准方法学为“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通过高性能层析柱将红细胞内的各种血红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成分彻底分离,较常见的仪器供应厂...
[ 2021 - 09 - 17 ]
GBS核酸检测有什么用?来看看最新专家共识怎么说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但新生儿B族链球菌早发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在国内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近日,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上(2021年第8期),由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结合国内外指南及众多专家意见,汇总出台了我国首个《预防围产期B族链球菌病(中国)专家共识》,明确了孕产妇进行GBS筛查的情形、时间、筛查手段及用药方案,对我国新生儿B族链球菌早发疾病的预防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核酸检测技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与其他检测手段相比,具有显著缩短检测窗口期、准确度高、可鉴定突变菌株等特点。那么GBS核酸检测在预防新生儿B族链球菌早发疾病中有哪些应用空间?下面小编将最新专家共识中与GBS核酸检测相关的重点部分挑出,跟大家进行分享。 一、GBS有哪些危害?《共识》原文:1. 孕妇体内定植的GBS可在一定条件下致病,导致孕妇出现无症状菌尿、膀胱炎、肾盂肾炎、菌血症、羊膜腔感染、肺炎、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及产后脓毒症等以及胎儿宫内死亡。2.母体将GBS传递给新生儿后,可导致子代出现败血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严重时甚至死亡,存活者可因炎症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小编寄语:研究数据显示,约10%~30%的孕妇有感染GBS,其中40%~70%在分娩过程中会传递给新生儿,新生儿一旦发生B族链球菌早发疾病,死亡率高达5%,即便存活下来也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值得引起临床关注。  二、GBS的筛查对象是哪些?筛查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共识》原文:1. 推荐在35~37周对所有孕妇行阴道-直肠GBS筛查。孕期患GBS菌尿或既往有新生儿GBS病史者可不筛查,按照GBS阳性处理。小编寄语:GBS通常寄居于阴道和直肠,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般正常健康人群感染GBS并不致病也无任何症状,故部分怀孕女性感染了GBS而不自知,但新生儿在出生时吸入感染的羊水或通过产道时可能会感染GBS,导致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甚至死亡,因此所有怀孕产妇均应在生产前进行GBS筛查,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  三、GBS的筛查手段你了解多少? 《共识》原文:标准的 GBS 筛查应在取样后将拭子置于非营养性转运介质中,24 h 内尽快送检。...
[ 2021 - 09 - 08 ]
新版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即将实施,实验室准备好了吗? ——新版后“新三大常规”怎么用?
《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卫生行业标准于今年4月19日发布,即将于10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关于儿童的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一直以来没有统一标准,今年终于有标准可以参考了。该版血梢血样本类型,区分性别。标准中一些参考区间的上、下限与原使用的参考区间有较大差别。如WBC计数参考区间(见下节选的表1)上限高于原使用的参考区间上限(1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的下限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上限较原使用的参考区间(表2)有较大差异。表2.儿科学第九版教材中,血常规的参考区间目前,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常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血常规一起被称为儿童感染诊断的“新三大常规”。新版儿童血细胞参考区间实施后,“新三大常规”的应用是否有变化?本文研究了新参考区间在上呼吸道感染初诊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合CRP和SAA一起在感染诊断中进行数据分析。在2019年8月27日-10月10日间收集了某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379例初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年龄在31天-14岁之间,男性221例,女性158例。门诊同时检测血常规、CRP和SAA,在联合应用感染诊断时,分析检测结果升高的水平。一、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初诊患者CRP和SAA的升高水平/数据见下表1:图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诊患者SAA检测不同水平与CRP升高样本例数(按SAA的数值分为4组,每组中再按CRP在不同浓1. SAA结果在正常范围(2. SAA检测结果在10-100mg/L范围内的患者有167例,其中CRP有升高的35例,CRP升高超过50mg/L的有1例。3. SAA检测结果在100-500mg/L范围内的患者有120例,其中CRP有升高的96例,CRP升高超过50mg/L的有9例。4. SAA检测结果在≥500mg/L范围内的患者有16例,其中CRP同时都升高,CRP升高超过50mg/L的有9例。二、从医院收集数据分析结合SAA专家共识的内容 /可以看出:1. SAA在正常范围内,有2例CRP结果升高,占病例数的2.6%(2/77)。这种情况可能出现于:患者感染性疾病已处于恢复期,SAA已下降至正常参考区间内,而CRP下降晚于SAA,还未完全降低。2. 初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SAA与CRP结果都在正常参考区间内,占病例数的19.8%(7...
[ 2021 - 09 - 03 ]
肌酐检测方法学大盘点及使用现状
什么是肌酐?肌酐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含氮化合物,由肌肉组织中的磷酸肌酸和肌酸通过非酶促、不可逆的脱磷酸反应生成的代谢终产物。肌酐仅由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血中的肌酐来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部分,内源性肌酐每日生成量几乎保持恒定,严格控制外源性肌酐的摄入时,血肌酐浓度为稳定值,因此,血清肌酐浓度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肌酐测定临床意义1.血清肌酐: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推荐主要基于血清肌酐(Scr)计算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作为肾功能评估和肾损伤筛查的指标。2.尿液肌酐:尿肌酐与血清肌酐同时测定,用于计算肌酐清除率,以评价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可作为慢性肾病诊断标志物。《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指南》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UACR和eGFR检测,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脏疾病(DKD)。肌酐检测方法学目前检测肌酐的方法学主要有苦味酸法、酶法、放射性核素稀释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电极法等。1. 苦味酸法(Jaffe法)是检测肌酐最经典的方法,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肌酐与苦味酸反应生成橙红色结合物,在505-520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来反映肌酐的水平。该方法的优点是成本地低廉,操作简便,缺点是特异性不强,抗干扰能力差,易受血中很多“假肌酐”的干扰,如丙酮酸、胆红素、乙酰乙酸盐、葡萄糖、蛋白质等,这些物质也会与苦味酸发生有色反应从而影响肌酐的检测结果。虽然有些临床实验室使用改良的苦味酸法,但均或多或少存在各种问题。2. 酶法酶法主要包括肌氨酸氧化酶法与肌酐亚胺水解酶法。肌氨酸氧化酶法是通过肌酐酶的作用使肌酐水解成肌酸和尿素,肌酸又可经一系列反应生成H2O2等,最后偶联Trinder反应形成的醌亚胺色素与肌酐的浓度成正比,可用比色测定。肌氨亚胺水解酶法是通过肌酐亚氨基水解酶将肌酐水解,经一系列反应生成谷氨酸,通过测定340nm处的吸光度降低速率计算肌酐水平。酶法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好且交叉污染相对少,但试剂成本相对较高。3.同位素稀释质谱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已知丰度与质量的同位素稀释剂与样本混合,用质谱检测混合前后样本丰度的变化,求得样本中某种元素水平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而且精密度与准确度也非常好,不产生系统误差,是检验临床指标量值最常用的参考方法,但...
[ 2021 - 08 - 24 ]
Copyright © 2017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